现在,很多父母虽然重视孩子的早期阅读,但光有意识,不等于就能做对,很多人在引导孩子的早期阅读这件事儿上仍然存在误区,甚至在误导孩子。所以呢,接下来,我们要为大家扫扫雷,清除早期阅读的三个误区。
误区1:将阅读等同于识字
这个误区呢,其实和我们传统的教育历史有关,古代的阅读教育,都是从识字开始,这个传统在很多现代父母的育儿观念中仍然存在。但既然我们来到了这个时代,我们就要说说为什么不能把早期阅读等同于识字。曾经有儿童心理专家做过这样一个研究,研究者给孩子一本图画书,书里有文字也有图画,他们使用了一个眼动设备,可以分辨出孩子的眼光落在了什么区域,是文字上,还是图画书,并且眼光在这个区域停留了多久。
结果发现呢,2-3岁的孩子,看图画的有99%,也就是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在书里注意到了图画,但是只有12%的孩子注意到了书里的文字。研究者又进行了很多次很长时间的观察和比较,结果发现,2-3岁的孩子在阅读图画书的过程中,根本没有关注文字,只有个别孩子在个别页面看到了文字。这就说明孩子更喜欢看图,而不喜欢看字。
这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呢?对孩子的早期阅读指导,千万别能等同于识字,本来看图画书、绘本,天然就对孩子有吸引力,但如果我们过早地进行机械、简单、枯燥的识字和书写活动,会伤害孩子与生俱来对阅读的喜爱,导致孩子在还没有进入学校学习前就对阅读、读书和学习充满着挫败感和恐惧感,这对儿童更长远的发展会产生比较消极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国家会规定幼儿园阶段不能起跑,不能提前学小学一年级的教材的原因。
但我们在矫正这个误区的过程中,也不是说不能教孩子识字。怎么识字这是有技巧的。在和孩子反复阅读一本书的过程中,在孩子对故事内容关注的过程中,父母可以适当地引导孩子认识某些简单的文字,孩子注意到这些文字的机会多了,自然就会认识。这个过程不是以识字为目的的,识字只是享受阅读过程的副产品。
误区2:将阅读等同于故事类图画书阅读
有些家长走向了另一个误区,认为阅读就是“图画书阅读”,特别是故事类图画书阅读。一旦没有了图画书,父母就觉得我们没办法阅读了。其实呢,阅读的材料可不仅仅包括图画书,很多其他的图书也非常受孩子们喜欢,比如给婴儿用的布书、婴儿洗澡时用的洗澡书,让孩子有很多互动体验的贴纸书、触摸书,甚至还有无字书、科普书等等,都是早期阅读的丰富材料。
更重要的,父母不能单纯地把阅读等同于看书,其实听儿歌、听故事、学童谣,并且让孩子去唱去讲,这些都是围绕阅读在做的活动,阅读其实包括听说读写多个方面的能力,因此,我们也要给孩子听说读写多个方面的输入。
误区3:将阅读等同于道德灌输
很多父母在陪孩子阅读的过程中,目的性非常强,比如读完这本书,孩子就能明白一个道理,知道一个观念。甚至很多父母更功利,就是希望通过阅读教育孩子,规范孩子的行为,阅读在这里变成了道德训练。其实呢,优秀的儿童图画书和所有的出版作品一样,文学性和艺术性往往是第一位的。
这些图画书符合儿童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和审美兴趣,孩子通过听父母为他讲故事能觉得快乐、享受,这是孩子愿意一遍一遍反复阅读一本书的根本原因。在不断阅读的过程中,孩子也许能够意识到甚至领会到作者想传达的某些观点,但像通过阅读识字是类似的,领会某些道理和观点也是阅读过程中的副产品,父母不能将本来可以非常享受的早期阅读变成思想品德课。
最后一句话,对孩子来说,阅读图画书本身,感受图画书里的文学美和艺术美,体验阅读带来的快乐,这是他们愿意阅读、喜欢阅读的原因。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孩子才能发展出良好的阅读习惯,表现出阅读能力的提高,并且最终获得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
文章来自:太原心理咨询 网址:http://www.tyxlzxzx.com
本文地址:http://www.tyxlzxzx.com/etxl/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