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是,孩子还没有起冲突,成年人之间可能就已经开始焦虑了。成年人的干涉,有时会阻碍孩子的成长很多父母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当亲戚朋友带着孩子来家里玩的时候,自己的孩子不愿意和别的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或者两个孩子在玩耍过程中因为争执玩具起了冲突。
很多时候,我们成年人都习惯地把孩子的这些行为,视为是自私的表现,又或者是为了我们成年人之间的面子。我们会在客人面前对着孩子说,“你怎么越来越自私了?你怎么什么都不让别人动?别人只是玩下你的玩具,又不会要你的东西,你怎么这么不懂事?你要大方点……”
孩子们玩耍之间,难免有纠纷。而有时候,我们成年人看到孩子之间的冲突,我们的内心也变得焦虑起来。我们迫切想去解决孩子之间的问题,却不知道成年人的干涉,往往使得孩子们的社会化功能被剥夺。甚至,我们还会在新闻中看到,因为孩子们的小纠纷,成年人反而大打出手。
高情商的孩子,都有父母情绪稳定的陪伴孩子,常常容易受到成年人的情绪影响。日常生活中,孩子摔倒了,也许只是一下没走稳摔倒,原本并不觉得疼痛,但旁边的家长大多一惊一乍的发出惊叫声,孩子往往受到大人的影响和暗示哇哇大哭起来。
父母如何管理情绪?首先,要承认并接纳情绪。也就是说能够觉察到并承认自己产生了情绪,允许自己去体验任何情绪。其次,要厘清“自己”和“情绪”的关系,明晰“我在体验情绪,但我本身不是情绪”,只有把自己从情绪中厘清出来,才能联结到力量,走出情绪。
其次,要探索情绪背后的动力,选择如何运用这股能量。通过对自我认知的不断提高,最终达到成功的做孩子的情绪教练,引导孩子学会合理管理自己的情绪和生活。在三岁之前,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互动,是孩子最初最重要的社交活动。而在三岁之后,和同伴的交往,就会逐渐成为孩子的主要活动。
孩子从父母那里,总是比较容易得到想要的东西,但是如果从同龄的伙伴那里得到想要的就不大容易。而正是这种人际交往的需求,会促使孩子们之间有更多的分享以促进交往。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刚刚认识的孩子们之间,都是通过分享玩具、零食,然后玩到一起。
和同伴的交往,有利于孩子发展社交技能和个人能力,特别是那些和家庭成员互动的过程中很难获得的经验。正是这种社会化的功能发展的动力,促使孩子学会理解彼此的观点,互相协商、妥协和合作。当孩子和同伴交往时,我们可以在旁边安静的陪伴,对于孩子之间的冲突,不用太紧张或者计较得失,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除非是孩子的行为,可能会伤害自己或是伤害他人,我们才需要介入。另外,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行为觉得有必要介入的话,也尽量不要直接对孩子生气或者处罚孩子,而是需要先倾听孩子的情绪和想法,当孩子不被情绪困扰和影响的时候,他才能更好的发展自己的社会化功能。
我们常说有的孩子情商高,特别容易融入群体,也特别有自己的主见。因为他们知道如何面对情绪的困扰,并于情绪之外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社会化功能好的孩子,往往都是高情商的孩子。高情商的孩子,正是源自父母情绪稳定的陪伴。
本文地址:http://www.tyxlzxzx.com/jtkr/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