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把安康定义为“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因为我们的身体很难维持,我们无法避免患上轻微的疾病。心理学也是不可避免的。它也会受到轻微疾病的折磨。影响心理幸福感的最重要因素是内在的社会环境。
比如,当我们因为考试失败被老师痛骂时,我们的情绪十分低落,自尊感降低,挫败感强烈。导致我们在近一段时期内心情糟糕;或是当身边的亲人离世,巨大的悲痛让我们无法自拔,导致我们在一段时间内萎靡不振,无法集中注意力。
身体上生了病,我们便自己调养或是寻找医生。同样地,心理上的病,我们也应当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人与人之间是不一样的,对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的反应,以及自我心理调节能力都不尽相同。
有的人在一段时间内便可以通过自我心理调节调整到心理健康的状态。而有的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无法回到心理健康状态。这个时候,便可去寻找心理医生了。然而,许多人却将“看心理医生”和“精神病”等同,认为只要去看心理医生就是得了精神病,因而非常忌讳去进行心理治疗。这是大错特错。
心理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调适,不能合理疏导,久而久之,极有可能演变为精神疾病。早期去看心理医生,便是为了防止情况恶化,这与身体不适去找医生看病是一样的道理。要知道“看心理医生”≠“患有精神疾病”
那么,遇到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时,可以采取哪些比较具体的措施?
下面小编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青少年产生心理健康问题,该如何做?
青少年心理健康是指青少年在13岁——18岁的时间段,心理出现的一些变化。
而青少年心理问题的预防、发生、康复都是多因素的。
家庭方面,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谐的家庭关系,对青少年度过青春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要适度,用发展的观点来审视或引导青少年。遇事时的过度指责,甚至辱骂,不能解决问题,甚至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对青少年是一个良好的示范。和谐的家庭关系和家庭氛围,能给青少年带来更多的安全感。家庭关系差,或父母的关系长期不和谐,或单亲家庭,孩子发生心理问题的机率会增加。
青少年自身要如何调节?
青少年要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对一些心理上的困扰能够抵制,出现问题时,积极寻求帮助。在遇到问题时要寻找帮助,要承认它、面对它,保持阳光的心态,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多与积极的、向上的同伴交流,减少顾虑、增加信心,找到合适的途径和机会宣泄负面情绪。
同时,也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比如深呼吸、体育锻炼、冥想,来减轻自己的焦虑或者增强对压力的承受,或者对不良困扰的承受能力,这些都是有效的方式。如果有问题自己克服不了,就要寻找专业的帮助。
本文地址:http://www.tyxlzxzx.com/qsnxl/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