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在人际交往中,总是会说一些客套话,例如请吃饭,可以说是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但是客套话说多了有什么影响呢?大部分的客套话,大家并不会去兑现,而长此以往,很多事情都是和利益挂钩,失去了本来的含义,对大家的人际关系也是不利的。
有些话听完笑笑就过去了,有些话可能会让人很不舒服,就比如这句"改天请你吃饭".微博上有不少网友评论说:"最讨厌这种人了,总把‘改天请你吃饭’挂嘴边,却一次都没请过。"还有人表示:"很多人找你办事,就丢下一句‘请你吃饭’,好像把这顿饭当成交易。"
当然,也有一种观点是:"这些客套话听听就算了,千万别当真,现在很多朋友就那么回事儿。""改天请吃你饭"这句话符合中国人重视搭建熟人关系的文化心理,一方面出于工具主义倾向的需要,从中可获得更多信息与利益;另一方面也是心理安全阀,为内心提供安全感和社会支持。换个角度看,这只是寒暄的客套话,是人际交往中的常用语。它向对方传递 一种积极、友善、热情的态度以及表示有进一步交往的愿望。
然而,当客套话说得越来越多、兑现得越来越少时,也从侧面反映出一种现状:现 代人朋友多了、交情却浅了。回想过去,街坊邻居做好饭喊你来吃,是真心邀请;说家里炖了肉请你尝尝,就真会端一碗香喷喷的红烧肉来敲门。这样的变化反映出时代变迁,人与人的关系模式改变了。
过去人们的交往面比较窄,多是亲人、邻居、同学、同事等直接关系,大家知根知底,非常熟悉。随着通讯工具越来越发达, 间接的、不是很熟的朋友越来越多,彼此了解不深,往往会应付了事。现在以利益互换为基础的关系比过去多了,为拉近关系好办事,人们会说很多客套话。
生活中不乏喜欢随口一说的人,给人不诚实的印象。但更多时候,客套话能否兑现取决于客观条件,如双方时间合不合适、心情好不好等,不兑现并不代表有意搪塞。当然,中国人重信誉,实在不能兑现客套话里的承诺,最好向对方解释清楚或事后补上。有些人遇到对方没兑现承诺就不高兴,对他人期望值过高,对人的理解 过于简单,是欠缺社交经验的表现。这类人应调整心态,尝试降低期望值。面对客套话,若对方一两次没兑现,别太在意,更不要给人贴上不诚信的标签;若十有八九不兑现,则要通过性格、说话办事等方面重新考量其信誉度。
所以,大家在人际交往中就应该注意,客套话虽然能够快速的拉近彼此的关系,但是经常挂在嘴边,对于长久的关系而言就是不利的,并且不利于大家的心理健康,试问一个满口承诺从不兑现的人,谁会愿意结交呢?
本文地址:http://www.tyxlzxzx.com/zcrj/1340.html